Jump to content

The Bus Uncl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is is an old revision of this page, as edited by Shii (talk | contribs) at 21:56, 23 May 2006 (fix a little). The present address (URL) is a permanent link to this revision, which may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current revision.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File:Uncle Bus.gif
Uncle Bus


Uncle Bus (Chinese: 巴士阿叔) 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Video Clip Clip in Hong Kong since it is published in youtube.com in 29th April 2006. It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of Hong Kong.


Origin

One night, a young man politely reminded a middle-aged man about the excessive noise he had made when he was talking on the phone on a bus, by patting his shoulder. However the middle-aged man refuses to do that and "preaches" the young man with lengthy speeches and insulting swear words.


This Video Clip was taken by another person on the bus using his mobile phone, and it became a popular topic in Hong Kong after the Video Clip was published.


Up to 24th May 2006 there are over 1,667,373 views of this video clip, and there are reports and commentaries on this Video Clip in several Newspapers, TV and Radio Stations in Hong Kong.

Influence To Hong Kong Culture


Reports from Hong Kong Newspapers (Not Translated Yet)

AM730 8th May 2006

File:Am730.jpg
The report on "Uncle Bus" from AM730 on 8th May 2006

Sing Tao Daily 9th May 2006

手機攝錄短片 掀網絡公審

近日網上熱烈討論一件因在巴士上大聲講電話而觸發的謾罵事件,過程被其他乘客拍成短片上載互聯網,點擊率逾七十八萬次,罵人者的「兇惡嘴臉」,引起數百名網民「筆伐」,不少網友替被罵少年不值。網上短片掀起「網絡公審」並不罕見,在中韓美三地均有先例,當事人甚至被停職、退學。有互聯網學者指網絡賦予網友類似傳媒、警方的調查及執法能力,此風氣已吹至本港,但網絡圖像未必反映整體事實,單從短片判斷是非,可能釀成「不公平審判」。本報記者

近日香港多個互聯網討論區都在熱列討論一段名為「高壓阿叔在搭巴士途中問候後生仔」的短片,片中錄得一名少年因嫌前座中年漢講電話音量大,拍對方膊頭後,被對方大聲謾罵。該片於四月尾上載到互聯網,十日內點擊率已達七十八萬八千多次。不少網友都不值該名中年漢行為,有網友留言稱:「那位『靚仔』可不可巴士司機停車……要求報警指阿叔『公眾場所行為不檢』或『刑事恐嚇』。」另外,亦有網友呼籲:「記住這個中年男人,最好他的子女也看到這片段,看自己的家長如何羞家。」

電台籲 青年「現 聲」

說法

近日多個電台也談及事件。商台節目主持人森美上周二呼籲該名青年致電節目。

「網絡力量」的強大顯現已非首次。海外及內地都有先例,去年六月五日,一名南韓女子乘搭首爾地鐵二號時,任由她的小狗在車廂內大便,引起其他乘客不滿。有乘客遞紙巾給她,豈料她只為小狗擦屁股,沒清理地上狗糞,要其他乘客善後。有乘客用手機拍下經過並上載互聯網。

韓「 狗糞 女」聲討下退學

數天內事件廣為流傳,該女子被稱為「狗糞女」,引起南韓全國討論,連美國韓僑亦激烈討論,更有雜誌以封面故事報道。在網民「緝兇」下,該女子被認出,她和家人資料全被揭露,她終因受不住壓力離開就讀大學。不過,在網友「攻伐」過程中,屢次認錯人,包括曾誤會「狗糞女」在某校上學,並發電郵轟炸該校抗議。

今年二月底,內地一名穿高跟鞋的女子踩死貓的過程,亦在網絡上以短片及圖片出現,引起內地數萬網民激烈聲討,網民更自發在網絡上「追兇」,六天內從杭州找到黑龍江,在茫茫人海裏揪出「踩貓女」、光碟拍攝人和懷疑幕後策劃者,「踩貓女」居住地的縣政府亦發聲明表關注,「踩貓女」終被停職,後在縣政府的網頁發公開信道歉。

「以前只有傳媒或警察有類似的調查、執法能力。互聯網未流行前,一個人看到這些事未必會有行動,但互聯網集合了力量,網友可一齊做調查,像一個新興的媒體。」香港互聯網協會主席莫乃光說。

他指,半年前起香港流行將短片上載到互聯網,提供免費上載空間的網頁如YouTube等,會員量在半年內激增逾八倍。「互聯網很開放,人們在其他環境忌諱出聲,網上則暢所欲言。可能網友未有照顧當事人的感受,但也反映社會的公德心。」莫乃光說。

「美國亦有類似事件,兩姐妹將一隻貓用保鮮紙包住翻滾,拍下過程放上網。遭網友舉報,警方透過互聯網供應商取得她們之資料,並以虐待動物拘捕二人。」他說。

提 高網友思維批判 真確

不過,亦有學者認為對某件事作表面的判斷,甚至「公審」是非常危險。浸會大學中文系及人文學課程教授朱耀偉指,互聯網已變成一個「道德審判」平台。「短片可能只從某個角度拍攝或經過處理,不知真偽,若單從短片判斷是非,是不公平的審判。」

他說,網絡文化充斥,所謂公共和私人的領域愈見模糊,手機拍攝功能趨普及,私人行為亦被監察及批判。「大家須用批判思維看待網上資訊,並質疑事件的真確性。」

私隱專員公署發言人回應稱,若有人將他人的個人資料放上網,與當初收集資料目的不一樣或無關,便有可能違反法例規定。

公開個人資 料可能

違法

除可能侵犯私隱,互聯網公審文化,亦可能牽涉到「網上誹謗」的問題。今年初在韓國,便有人對互聯網上載消息的另一方提出誹謗指控。

執業律師鄧達明說,若有人在網上發表貶低他人人格的片段,有超過兩人知道,即構成「公開發布」,有可能構成「誹謗」。

東Touch 16th May 2006

香港人創意真係好得!

本來不想在此再談上周全城熱「鬧」的uncle bus事件,怕火羅!

但由於此事在坊間迴響甚大,「如果你係個後生仔,你會點做?」幾乎是大家見面劈頭第一句的問候語咁滯,成為近期難得一見的社會現象,我敢講,若邊本雜誌搵到呢個林尚義阿叔出訪問下「你做乜咁大壓力?」或問問「少人無害,咁做乜先有害呢?」等發人深省的感性訪問,肯定銷路激升,好過賣波賣籮!

不少網友更以此大肆創作,其中不乏精采作品,笑爆嘴之餘,真心覺得香港人創意無限,以下只是某部分的精采作品。(Jan)

1Are you talking to me

《的士司機》經典對白,今日巴士上重生,男角由羅拔迪尼路變成巴士「long泥」阿叔。

2《粗口叔叔》

卡士由巴士男「四眼仔」及未解決阿叔「林上二」擔綱演出,相信繼電車男後,巴士男勢必成為女士們的心儀對象,貪佢脾氣好,俾人「少」都仲咁gentleman,卡嘩兒呢!

3《巴士判官》

香港各大小八卦雜誌繼啜、磨、含、射等後,全面喪用「未解決!未解決!未解決!」為題,例如「未解決!黎明背女友媾杜汶澤玩斷背!」or 「未解決!郭羨妮、葉璇爆陰毒爭殼王!」。

4 Featuring曹宏威

重金禮聘邀請到曹宏威博士客串演出,講解鬧人的學問及藝術,徹底分析鬧人對大自然界的連鎖效應,節目名為《Art of Fxxk》今晚Discovery Channel隆重首播。

5《黑社會3之未解決》

導演肚臍窿憑此片於奧斯卡奪最佳外語電影及導演獎,為港人爭光,於奧斯卡頒獎禮當日,肚臍窿與未解決阿叔齊齊踏上紅地毯,接受外國傳媒訪問時亦不時說:「you have pressure, I have pressure……」,此語一出,成為繼「you jump I jump」後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對白。a有興趣看多點的話,可到http://forum2.hkgolden.com/view.asp?message=636668

Apple Daily 17th May 2006

金手指:巴士阿叔 網上短片

「我有壓力,你有壓力,你做咩挑釁我呀?」如果閣下睇完呢一句說話,就即刻腦海中浮現出,一場巴士上層兩位乘客對答,咁孫柏文就要恭喜你,因為你仲算係個同社會年輕一代未脫節人。首先,孫柏文要解釋一下呢句話由來: 有一日,一位年輕巴士乘客,因為睇唔過眼前面有位阿叔,講電話講得好大聲,所以就拍位阿叔膊頭。唔拍猶自可,一拍麻煩多,阿叔被拍膊頭之後,即刻發難,而呢篇文章開場白,就係對答中多句精采句子其中一句。

19日瀏覽人次百二萬

咁坐對面乘客,就用手機拍佢對答過程,跟住就放上網。如果大家想睇完段短片,先至繼續睇我呢篇文章,就可以去youtube.com,跟住用以下詞彙:「巴士阿叔」、「林尚義」、「巴士」、「阿叔」,去搜尋呢段片。 大家可能會問:「點解孫柏文今日要用隻金手指,為大家篤一段網上短片出?」其實,原因實在太多,今日我希望先從一個通識學角度,同大家討論一呢段短片。 首先從商業角度去討論。根據紀錄,呢段「巴士阿叔」短片係4月29日被人放上網;跟住5月9日,就有人將短片加上字幕,將面對答過程用文字表達出。可能因為香港獨有三文兩語文化,到5月11日,有英文字幕版本短片亦放上網畀人下載。到今日,只不過係呢段短片上網時間短短第19日,已經有超過120萬人次睇過。

精警句子網上已有售

有人更將「巴士阿叔」講過獨白聲帶抽出,進行剪接、加插音樂,變成MusicVideo,跟住再放上網。亦有人將「巴士阿叔」講過獨白聲帶,配其他畫面,製造新短片。原先短片成功發新短片,就有如百花齊放般出現,而新出現短片,亦令到短片初版更受歡迎。 到噚日,我發現有人已經將「我有壓力,你有壓力,你做咩挑釁我呀?」呢句說話,印上T恤,網上出售。呢19日面,段短片亦發好多大大小小網路日誌去討論。 我今日講流程,唔似傳統影片公司做流程咩?由製作、包裝、發放、銷售相關產品,唔似士尼慣用手法嗎?最厲害係,我深信由兩位主角、攝影師、加插字幕有心人,至到製造新短片網友,以及出售T恤生意人,不單止沒有正式合作,甚至乎完全唔識對方。

傳統傳媒善用舊渠道

今時今日呢個世界,互聯網已經提供各式各樣服務,令到一班唔識對方人,可以複製出以前傳統傳媒公司可以做。就連話傳統傳媒公司仍有價值,仲有統籌同帶領project作用人,我相信佢都要檢討自己論調。 不過最後,如果傳統傳媒公司可以引用互聯網提供服務同發放渠道,亦可能係一條出路。例如,早一排《蘋果日報》突發組同事,如果不單止成功捕捉到魔警同警員被槍擊照片,仲可以事發隧道牆上,貼上無線鏡頭,拍低之後片段,加入廣告,擺上離岸例如youtube.com等網站發放,都可能變為另一個搵錢途徑。 聽日,就講我同利世民兄因「巴士阿叔」短片,而發出來有關統治及政治學討論。

孫柏文

Apple Daily 18th May 2006

金手指:唔係要你道歉咁簡單

噚日,孫柏文同大家從傳統傳媒公司未來角度去討論過,一段家網上非常流行,名為「巴士阿叔」短片(圖)。片面係講位年輕巴士乘客,因為睇唔過眼前面有位阿叔講電話講得好大聲,所以就拍位阿叔膊頭,阿叔被拍膊頭之後,即刻發難,段短片就係佢對答過程。 噚日,我亦都講過,如果大家想睇段短片,可以去youtube.com,用「巴士阿叔」、「林尚義」、「巴士」、「阿叔」去搵呢段片,全條片長5分59秒。 前日,我有機會同《利字當頭》一欄總舵主利世民兄,討論「巴士阿叔」段片。傾偈途中,我發現世民兄原來因為專心湊女,所以已經同社會年輕一代脫節。哈、哈!原來佢係未睇過呢段片,連聽都未聽過。所以我就第一時間,用隻金手指上網等佢睇。以下就係佢一路睇,一路同我講意見。

有壓力大晒呀

片段播放15秒之後,利世民兄話:「個後生仔又係,人講電話,拍乜鬼阿叔個膊頭呢?我話個阿叔鬧佢鬧得。」 片段播放37秒之後,利世民兄講:「個阿叔都幾好,係個厲害談判對手。佢一開波就默認自己講電話大聲,因為佢一開始就話自己壓力好大,亦用『壓力』呢個藉口,成功佔有道德高地去炮轟個後生仔。個後生仔又唔識挑戰個阿叔佔有道德高地究竟唔。其實,個後生仔只要反問阿叔:『有壓力大晒呀?殺人放火,笨?』已經可以阿叔度搶番道德高地。後生即係後生,唔使再睇落去,都知道個後生仔死梗。」 片段播放3分45秒之後,利世民兄又話:「個後生仔絕對講得,個阿叔真係想淨係個彩,想個後生仔表露真誠歉意同完全屈服。不過個後生仔真係好似香港典型後生仔,怕惡人不過又唔甘心屈服,口口聲聲講對唔住,身體語言完全唔服,仲度寸寸貢咁話,道歉係因為個阿叔想彩,而唔係因為自己錯。阿叔睇見個後生仔講對唔住,不過又唔到個彩,自然將行動升級,要個後生仔伸出雙手,握手言和去『解決』呢個『問題』。好心個後生仔啦,橫掂都係扮晒死狗,就扮得有誠意。走去握手言和,都仲要話握手係為順個阿叔意,唔係認錯。仲要加多句無厘頭說話,同個阿叔講『有緣再見』,做咩呀?下次見到個阿叔時候去報復咩?抵佢俾阿叔寸番轉頭,話可以隨時『隻dup』,哈、哈!」

好諷刺結局

片段播放5分21秒之後,利世民兄話:「咩話?問候屋企人?Sorry,畀我係個後生仔到呢個point,我就一定唔會再忍落去,我一定會同個阿叔講:『壓力好大咩?問候屋企人?』跟住就兜巴兜巴星落佢塊面度,唔醒佢就唔係利世民!我對問候我屋企人人係咁暴力喇!」 所以各位,如果見到一個30多歲男人,抱住個BB女,就千祈緊記唔好問候佢屋企人啦!為免惹傷身之禍。 後記:孫柏文覺得段片最搞笑地方,就係兩個人充滿火藥味對答,係阿叔個電話又一次響起鈴聲下結束,多麼諷刺啊!

孫柏文

Apple Daily 18th May 2006

李兆富

蘋果批:共「容」社會不是一句口號

最近網上非常流行一段以手機拍攝的短片,背景應該是一輛正在行走香港的巴士車廂內,內容涉及一名中年漢以及另一名少年,相信背後所為的只不過是一件芝麻蒜皮的小摩擦,不過片中只見中年漢不斷瘋狂地謾罵少年,少年亦非常無奈地忍氣吞聲。

這條短片只不過在網上流傳了數天,便有過百萬計的瀏覽量,甚至乎電台青少年人節目都有講及到這件事,而短片裏中年漢的一句說話︰「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呢個社會大家都有壓力,你做乜挑釁我?」更加被人用作製作成不同的商品,相信這條短片的人氣之盛,連拍這條片的那位仁兄都始料不及。

這條短片引發了《蘋果批》幾個作者的一場辯論,亦令我們不期然聯想起屯門市鎮公園遊人聚唱產生聲浪對附近居民引起滋擾一事。雖然屯門公園所發生的事,不可以完全跟巴士上的中年漢與少年的衝突相比,不過在本質上有一點共通之處,就是反映了現今有不少香港人對生活在同一天空下的態度大有問題,這點亦是香港充滿戾氣的原因。

以屯門市鎮公園事件為例,遊園作樂的一班人是新來港人士,就只有這一點點的娛樂,將他們這僅有的空間都抹殺了,實在是其情可憫。可是他們有否為附近被滋擾的人想過呢?又有否盡力去找個不會干犯他人清靜的環境去進行他們的聚唱呢?自由社會中所有人都有責任去確保自己的行為不會侵犯到別人,簡單點說老生常談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設身處地去想別人的感受及處境,其實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可惜這一點卻常常被香港人遺忘。像上述短片中的那個中年漢,有否想過自己被人罵到狗血淋頭的境況?雖然片中沒有交代那位年輕人最初是如何「勸喻」中年漢收細聲浪,不過有理由相信,若年輕人開口前有想過對方會否感到被侮辱,結局應該會完全不一樣。


話說回頭,屯門市鎮公園事件中那些因為被聲浪滋擾而投訴的居民,毫無疑問在情理上他們都沒有錯,可是他們所採取的手段亦不可以說完全沒有可詬病之處。事實上,中國傳統美德講求的「仁」,所講的就是「二人相處之道」,當中除了上述之己所不欲的原則,更最重的是恕人之道。

《蘋果批》的幾個作者不是叫被滋擾的居民要無止境地忍耐,只不過是他們以為向康文署投訴過便等於解決了問題,這便是天真的想法。

香港人習慣將問題推給政府官僚,遺忘了自己有時也有出一分力的空間。官僚在處理今次事情上的僵化無知完全表露無遺,最終成了不幸的結局,爭執雙方都不希望有這樣的結局,其實當初居民若透過社區人士從中作調解,亦不是沒有可能達致一個多贏的局面。

記得政府曾經有一條短片,宣傳共融社會的重要性,片中演員代表社會不同階層、性別和年齡的人,人人拿量角器和間尺等工具,相信導演是希望凸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可是手段太過抽象了,若不聽旁白不看字幕真的不明白導演想表達的是甚麼,訊息也實在太過欠缺感染力和說服力了。

其實《蘋果批》幾個作者明白,自由社會若人人不懂如何包容不同人士的取向和生活方式,最終社會只步向大政府和民粹之路,所以我們希望各位讀者可以到網上看看那近日熱爆的「巴士阿叔」的短片,試試設身處地想想兩位主角的感受,也為自己上一課最基礎的公民教育吧!

短片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56hkFmicPzk

pie@appledaily.com

Apple Daily 19th May 2006

File:Buslawer.jpg
Commentary of "Uncle Bus" on Apple Daily, 19th May 2006
File:Buslawerposter.jpg
Some people have created a Movie banner based on the idea of "Uncle Bus". (Apple Daily, 19th May 2006)

何故 跨媒體創作人、影評人 [hegu.writer@gmail.com]

近日香港最流行的電影,也許不是疑被內地禁映的《職業特工隊III》,又或是遭教廷嚴厲批評的《達文西密碼》,乃是在「YouTube」上一段名為《巴士判官》的偷拍短片。

事緣某夜在一架68X號的九龍巴士上層,一名中學生見其前排的中年男士講電話太大聲,便拍了拍他的肩膊,示意他小聲一點,結果對方激動回應,站起身來以粗言穢語回罵。過程被巴士中另一乘客用手機拍下,然後上載於讓網友免費分享自拍電影的網站「YouTube」,立即引起全城效應! 因為這位中年男士的聲線很像外號「阿叔」的本地著名足球評論員林尚義,故此短片最初曝光時,網友借用「林尚義」一名以引起話題,名為「×尚義聲線高壓呀叔搭巴士途中問候後生仔」。經過網友的無限創意,修改了一九九三年黃秋生主演的《的士判官》電影海報,以林尚義換上黃秋生,以68X號九巴換上的士,從此「巴士判官」代表了是次事件。而這位「巴士判官」的精警對白:「你有壓力,我有壓力,你做咩要挑釁我?」「未解決!未解決!未解決!」等,亦已成為年輕一輩的口頭禪。

引發「二次創作」 「巴士判官」事件在網上的討論區或個人部落(blog)人氣急升,網友更紛紛透過電郵將此短片廣泛流傳,引發起網友自發性的「二次創作」。原始片段於四月二十九日面世,五月九日和十一日已先後被配上中英文字幕,跟不懂廣東話的網友一起分享,香港果然不愧為「亞洲國際都市」! 現時最少已出現了《巴士判官》的「原裝正版」、「中文字幕版」、「雙語字幕版」、「粗口過濾版」、「巴士判官Crossover林尚義」、「巴士阿叔狂鬧四眼仔之以和為貴(導演特別版)」等不同版本,點擊率在半個月之間已突破百萬!足以媲美內地改編《無極》的爭議性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副產品不斷湧現 與此同時,電台節目以此作為廣播劇內容,並將精警對白製成宣傳聲帶不斷播放。更有網友將上述的經典對白印製成T恤於網上發售,更製作成為手提電話的鈴聲,不難想像其他精品將於隨後湧現。專欄作家開始藉此來探討網絡商機、網友心態、統治及政治學等嚴肅課題。筆者卻從此得到三個啟示: 首先,好一句「你有壓力,我有壓力」。這位「巴士判官」一語道破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香港人的壓力實在不容低估,但我們可有足夠的空間去宣洩呢? 其次,對於圍觀者的袖手旁觀,以及當事人的束手無策,筆者深表遺憾,也慶幸成功偷拍的乘客沒有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如果當時有其他乘客見義勇為,挺身而出,事件又會如何改寫? 最重要的是,從是次「巴士判官」的啟示,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創意工業在網絡上的發展機會竟是如此龐大!

自發性集體活動 從事件曝光到創意震盪後的「二次創作」,甚至商品化的過程,並沒有任何人士或組織主導,純粹是網友的自發性集體活動,並非一個有系統的創作團隊,卻分工仔細地造就百花盛放的文化異象。 網友的行動力,以及網絡此新興媒體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在這個「數碼文化」的年代,已凌駕於大集團,以及報刊、電台和電視等傳統媒體。特別是在免費分享的大前提下,足以在短時間內席捲一個城市、國家、甚至整個星球。 受惠於科技進步,網絡發展迅速,數碼產品大量普及,連小小的一部手提電話,也可以拍攝出如此精采的短片,升斗市民也可變身大導演,更可透過網站將作品發揚光大。業界人士如果仍抱殘守缺,很快便會被這股世紀新浪潮所擊倒。 繼KellyJackie的一曲《他約我去迪士尼》,「巴士判官」系列為我們帶來嶄新樂趣,下一股網絡熱潮會是甚麼呢?